<form id="9mti4"><span id="9mti4"><track id="9mti4"></track></span></form>

        <em id="9mti4"><span id="9mti4"><track id="9mti4"></track></span></em>
        <form id="9mti4"></form>

        【大公觀察】豬肉跌亦憂漲亦憂 請聽民眾心聲

        編輯:申雨 發布時間:2022/7/11 14:26:32 來源:大公湖南

          “現在賣這么貴啊,好了好了,就只要這些!”方女士在五星菜市場的豬肉攤子前驚嘆,并對攤主說不用稱太多肉。“今天賣20元一斤,比之前貴了6塊錢。我有好幾天沒自己來買菜,突然之間漲價了,就覺得有點意外。”她向筆者說道。


          截至上周,今年湖南全省豬肉零售價已連漲十一周,筆者走訪岳麓區某家超市看到,鮮豬肉零售價每斤19.8元,前腿肉每斤19.9元,精瘦肉每斤27.8元。超市方面的工作人員表示,會增加豬肉的訂貨量來保證充足的供應量,做一些特價活動來吸引消費。


        圖片1.png

        (筆者7月7日拍攝于岳麓區漁灣碼頭步步高超市)


          “豬肉感覺少不了,我們家幾乎天天都要吃豬肉,漲價也不是我能控制的,就每次買得少一點吧。”方女士有一對兒女,她說孩子們吃不膩紅燒排骨,即使豬肉漲價了,日常開銷也少不了這筆費用。


          余女士的家庭也是類似的情況,“平時家里一個禮拜只要自己做飯基本都會有豬肉,一天消費20-50元不等。”她表示目前還能接受豬肉的價格,雖然沒有太大壓力,但對生活消費還是有影響。除了吃其他的肉類代替,她有時還會去鄉下買點豬肉放冰箱里囤著,“(同等肉質的豬肉)鄉里價格要比城市低些。”


          在中國人的“菜籃子”中,豬肉占據著重要的一席。但消費者很難改變市場現狀,豬肉漲價對居民的實際經濟承受能力和社會心理等方面都有一定影響,余女士向筆者表示:“(豬肉價格)太低養殖戶難賺錢,太高咱們又吃不起,還是希望豬肉價格平穩!”


          養殖戶:“希望豬肉漲價”


          2021年10月到今年春節后第一季度,豬肉價格持續低迷,“因為玉米、豆餅、麩皮什么的都漲價了,唯獨豬價不漲,我們一直都是賠錢狀態養殖,這對豬農的打擊很大。好在,今年四月份以來,豬肉價格上去了,又給我們帶來了希望。咱們現在就盼著國家能穩定市場,既要讓老百姓吃得起豬肉,又不要讓肉賤傷農。”養殖戶黃姐向筆者說道。


          黃姐略帶幽默介紹,她們家可以說是養豬世家了。她父親自2002年開始養豬,期間規模最大的時候能有近20頭母豬、200多頭小豬,而現在家里的豬圈大豬小豬一共才50多頭。曾經的村莊里有十多戶人家養豬,而現在只剩下三四戶人家還在繼續養豬,豬的數量也大不如前。“好多人都是賠不起,養不起了。”


        圖片2.png

        (受訪者提供)


          2018年初,黃姐家的豬圈發生第一場豬瘟,“豬瘟發生后,生豬存活概率極低,幾乎很少有能逃過的。會有專門的人上門收走病豬集中處理,回收保底價是4塊一斤,一場豬瘟最少也要賠二三十萬。”2020年、2021年過年期間又發生豬瘟,而豬恢復也需要很長時間,這對黃姐家的經濟狀況是極大的打擊,“賠錢賠很多,只能想辦法賺錢貼補。沒有豬了也沒那么忙,承包了一些田地,現在(經濟來源)主要靠種一些蔬菜水果。”


          據黃姐介紹,豬肉價格最低點的時候,淘汰母豬的售價只有1元每斤,在經歷“大落”后,難免會盼望著價格“大起”。黃姐直言,“一般豬長到300斤左右可以出欄,但價格上漲的話,我們肯定是會奔著400斤去養的,也就是會壓欄。”


          雖然現在黃姐家里并不主要以養豬為生計,但她明白養殖戶的困難,“作為我來說,還是希望豬肉漲價,他們賺錢了才會有繼續養豬和進行消費的能力。同時我也希望,豬瘟疫苗早日被研發出來。”


          民以食為天,豬糧安天下


          豬肉的上游關系著農民的生存,下游則影響著居民的生活,這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如何避免豬肉價格的大起大落,在守護好以豬肉為生計的農民的同時,又保障民眾餐桌上的菜肴呢?


          面對豬肉價格在一定范圍內的上漲,應采取平和與理性的態度,將其穩定在一個適當的范圍之內,不產生過度波動。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知名的“養殖大戶”劉永好,在今年兩會時接受中新社筆者采訪時曾強調,穩定供求關系是穩定豬肉價格的關鍵。


          現階段為滿足需求增長,調控供給有進口、釋放庫存、增加生產三大途徑。從長遠來看,最重要的還是增加生產,除了用補貼、農業保險等措施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還應提高對農業生產能力方面的投入,不斷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增加農業裝備條件、重視農業科技創新與應用等。


          豬肉跌亦憂漲亦憂。但養殖戶與消費者并非魚和熊掌的關系,經濟日報資深記者喬金亮在《生豬產業轉型步入關鍵期》一文中指出:“民以食為天,豬糧安天下”,宏觀調控要瞄準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努力提升產業素質,既讓吃肉有保障,又讓養豬得實惠。(文/大公湖南 魯銀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為“大公湖南”或“大公網湖南”的所有作品,版權歸本網站所有。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大公湖南”,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云標簽 點擊對應標簽查看更多相關資訊!

        相關推薦

        • 廣告

        閱讀排行

        專題錦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A片毛片免费视频在线看 - 视频 - 在线观看 - 电影影院 - 品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