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陽光驅散生命的陰霾
——記2022年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入圍者鄒晴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楊佳俊
10歲獨自承擔家庭重擔,背母求學,感動千萬網友;年僅21歲,已經獲得第六屆“新時代湖南向上向善好青年”、第八屆湖南省道德模范、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等多個榮譽。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大三學生鄒晴,用行動踐行了“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用自強不息詮釋了新時代青年的風貌和擔當。
5月23日,2022年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名單公示,鄒晴入圍崇德守信好青年。
瘦弱身軀扛起家庭重擔
2001年10月2日,衡陽縣曲蘭鎮船山村小山坳里的一戶鄒姓人家,一個女嬰呱呱墜地。家人為她取名晴,然而,命運卻給她的人生蒙上了一層陰霾。
鄒晴的母親患有先天性腦偏癱,沒有生活自理能力,全家里里外外都靠父親一個人操持。10歲那年,鄒晴的父親因病去世,留下她和母親相依為命,靠著每月不到200元的低保艱難度日。
當年幼的鄒晴還未對生活的苦難擁有清晰的概念時,家庭的重擔就落到了她稚嫩的肩膀上。從那時開始,忙碌成了鄒晴生活的常態。不僅要上課,還要洗衣、做飯、照顧母親飲食起居。年僅10歲的鄒晴比同齡人更早成長,周圍的人都夸她懂事能干。
得知鄒晴的家庭情況后,當地黨委、政府第一時間提供幫助,親朋好友和左鄰右舍也都施以援手,幫她渡過難關。
盡管有來自各方的救濟,鄒晴的生活仍過得艱難。最讓小鄒晴犯難的,是輔助母親上廁所。因為自己身體瘦弱,沒有力氣將母親抱起,經常弄到兩人都摔倒在地。為此,鄒晴平時會刻意地抱一些重物,也會和母親在家里練習,扶著母親挨著墻壁或桌椅一步一步慢慢挪,練力氣。“練多了,力氣也就大了,自然就能很輕松地抱媽媽了。”
在鄒晴的悉心照料下,母親沒吃過一頓冷飯,沒生過一次褥瘡。
2016年,鄒晴中考成績超出衡陽縣重點高中錄取線,然而為了能夠盡早參加工作、賺錢養家,15歲的鄒晴決定到衡陽市核工業衛生學校讀中專,并且選擇了護理專業。
讀書要去外地,但母親不能無人照顧,鄒晴決定帶著母親一起去上學。開學前,鄒晴一個人到學校周圍找房子,那是她第一次離開自己生活了15年的小鎮。
就這樣,鄒晴一邊上學,一邊繼續照顧母親。自立自強的她,用自己瘦弱的身軀支撐起了整個家。
不屈斗志拼搏人生之路
“知識改變命運。”這句從小學教室墻壁上看到的格言,鄒晴一直銘記于心、篤信不疑。一路走來,她一直以一種拼搏的姿態奮勇向前。
2019年5月,鄒晴中專畢業后,考取了護士執業資格證,順利進入家鄉曲蘭鎮衛生院工作。
“我中專3年所學的知識,不足以應對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我想考大學,學習更多的東西。”鄒晴決定繼續讀書。
為了考上大學,鄒晴又開始了緊張的學習生活。一邊工作,一邊備考,同時還要照顧母親,每天晚上睡下已經是將近十二點鐘。生活周而復始,時間就這樣在忙碌中靜靜流淌。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9年9月,鄒晴考入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就讀護理專業。她再次收拾好行囊,帶著母親去上學。
得知鄒晴的家庭情況后,學校黨委為鄒晴和母親不僅安排了免費住房,提供了2萬元助學金,還籌措資金,給母女倆制定了康復計劃、營養計劃、成長計劃,為鄒晴在學校安了一個“家”,也讓鄒晴終于能安安心心地邊讀書邊照顧母親了。
善良的鄒晴領養了一只流浪狗,“我實習的時候,它就可以陪伴媽媽,給媽媽解悶。”
家庭的重擔沒有壓垮鄒晴堅韌不拔的意志,生活的瑣碎也從未磨滅她對學習的熱情。在校期間,勤奮努力的鄒晴憑借優異的成績連續兩年獲得了國家勵志獎學金。
一傳十,十傳百。鄒晴的故事被更多人知道,眾多媒體爭相報道,鄒晴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
“小學時,我加入了少先隊,聆聽了革命先烈的故事,覺得自己的苦難和他們比起來不算什么。初中時,加入共青團,我懂得不僅僅要照顧好母親,還要做一個對國家、對人民、對社會有用的人。”5月11日,湖南省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座談會召開,鄒晴作為青年代表之一發言。這位飽受生活磨礪的新時代青年,始終豁達開朗。
接受采訪時,鄒晴告訴記者自己剛剛參加完專升本考試。問及未來的規劃,她滿懷希望:“畢業后找一份不錯的工作,把媽媽照顧得更好的同時,也回報社會,為社會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為“大公湖南”或“大公網湖南”的所有作品,版權歸本網站所有。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大公湖南”,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云標簽 點擊對應標簽查看更多相關資訊!